比特币价格回稳,但考验才刚刚开始
文章出处:本站 浏览次数:183发表时间:2020-08-10
近几日,阴霾已久的加密数字资产市场迎来久违的晴天。OKCoin币行数据显示,自7月17日起,比特币迎来6连涨,21日更是最高达到19800元人民币的高点。
在一个有效的市场中,大部分有价值的信息都已经反映在K线走势中。就比特币或整个加密数字资产市场而言,比特币分叉风险是此前大跌的重要导火索,而近期的回升也很大程度上在于BIP91方案开始得到主流矿工的认可,短期内,比特币分叉的警报得以解除。
不过,警报并未完全解除,BIP91成功激活的3个月内还将迎来2M区块扩容的硬分叉,届时,真正的考验才真正到来。
考验什么呢?考验比特币区块链的坚韧性,若因为几个利益冲突便说分叉就分叉,比特币也不再是大家追捧的比特币,其价值基础必然受到严重损坏,才是大家都不愿看到的结果。
所以,对比特币的考验,只是刚刚开始。
区块链分叉风险从何而来?
对大多数投资者而言,区块链分叉依旧是个陌生的词汇。顾名思义,所谓分叉,就是原本一条区块链拆分成两条或多条区块链,鉴于区块链是记录比特币交易的公共账本,既然有多条区块链,意味着有多个不同版本的比特币账本,自然也就视作出现了多种比特币。
就像以太坊,因为TheDao事件而出现硬分叉,结果分成两条区块链,也就出现了ETH和ETC两款以太币。
那区块链分叉是怎么产生的呢?
要从区块链的共识机制说起。大家都知道,区块链是由点对点的去中心化节点共同维护的,这里没有可以说了算的权威机构,区块链的有序运转靠的就是大家的共识,即对于哪些交易是可以接受的、哪些节点具有记账权等关键事宜,有一套公认的标准。这套标准是部署在区块链底层协议中自动化执行的。
问题来了,当区块链中的节点运行不同版本的底层协议时,就可能出现共识机制的不一致性,即有些区块,部分节点认为是合乎规则的,同意接入区块链,而有些节点认为是不符合规则的,拒绝承认。此时,在节点没有对底层协议进行更新以保持一致的情况下,自然而然地,区块链就分叉成了两条或多条。
有人要问了,为何节点会运行不同版本的底层协议呢?大家都及时更新不就好了吗?看上去就是一个及时更新软件的简单问题,实则不然。
一则是,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的网络运作模式,各个节点散落在全球各地。所处的时区不同,且有的持续在线,有的经常离线,在同一时间实现节点的全部更新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,也因此,区块链的底层协议升级几乎必然导致区块链分叉;二则是,基于各种因素考虑,有些节点就是反对升级,这才是造成区块链长期分叉的根本原因。
至于为何有些节点会反对呢?并不难理解。商业社会中,要大家百分百同意某种观点或认可某个升级,本身便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有时候,若存在严重的利益冲突,分裂成两派或多派就再正常不过了。不幸的是,比特币底层协议升级与否,社区内就存在严重的冲突。
利益冲突及暂时的妥协
笔者在之前的文章曾经提到过,比特币区块链现行的底层协议存在一些限制,已经严重制约了比特币的发展和繁荣。一是区块大小的限制,当前比特币区块大小为1M,每秒仅能处理7笔交易,严重滞后于发展需要;二是比特币区块链的扩展性较差,难以部署较为复杂的创新应用。
就此次冲突而言,焦点集中在区块扩容上。对区块进行扩容已经成为共识,但如何扩容各方存在不同意见。
矿工们的理想方案
就矿工而言,希望直接放开对区块的限制,先后提出了8M、4M、2M等不同的扩容方案。
比特币Core团队表示反对,无论是升级到2M还是8M,随着比特币交易的火爆,总有一天还是不够用,意味着还要扩容。而区块越大,对计算能力要求越高,意味着越来越少的节点有能力运行全节点区块链,届时容易造成算力的中心化和垄断化,即区块链只能交由几个大的矿池进行维护。
Core团队的理想方案
就Core团队而言,希望部署隔离见证SegWit(Segregated Witness),即通过交易信息和验证信息的分离,当部分数据被移除后,就为更多的交易腾出了空间,这样一来整个比特币网络的交易吞吐量也随之提高,变相达到区块扩容的效果。部署隔离见证后,后续还可以引入闪电网络,将小额交易搬离区块链,区块链只承担最终的清算功能,大大降低区块链的负荷。
矿工们表示反对。隔离见证也好,闪电网络也罢,都将根本上损害矿工的利益。矿工挖矿的动力有二,一是区块记账权带来的比特币发行收益,二是记账的交易手续费收入。若交易被带离区块链,意味着不需要再向矿工缴纳手续费,显然是不能接受的。
下一篇:谈谈用户体验与风控的平衡性上一篇:没有了!